寄售业务成亮点
之前遍地开花的钢铁电商,眼下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。
以沪上大型钢铁电商平台——上海钢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的钢铁现货交易平台(下称钢银电商平台)为例,10月以来,该平台交易量连创新高,增长势头迅猛。其中,10月8日至11日,平台寄售业务日均达到22440.70吨。据记者了解,今年6—9月,该平台日均寄售量分别为1400.89吨、3219.77吨、6066.65吨、12987.47吨,月度复合增长率达到110.07%。
上海钢联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梁艳红告诉期货日报记者,10月以来,钢银电商平台交易量一路高歌猛进,连创新高,主要是由于该平台推出了寄售业务。据了解,寄售业务通俗讲就是代销业务,即钢厂或贸易商把货发给电商平台,由电商平台进行代理销售,价格由委托代理的钢厂或贸易商决定,电商平台只从中收取返利。
“之前我们主要采用撮合交易模式,但对平台业务推进效果不明显,现在整个平台都在主推寄售模式。”钢银电商平台运维中心运维总监顾寰对记者表示。
据行业人士透露,电商平台替钢厂、贸易商寄售,各个品种收取的费用不一样。一般建材也就是10—20元/吨,板材稍微要高一些,热轧卷板一般在30—50元/吨,冷轧、中板则为80—100元/吨。
据悉,目前上海地区采用寄售模式的钢铁电商平台并不多。记者了解了多家钢铁电商平台的情况,一些没有采用寄售模式的电商平台,其交易量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。
“目前寄售业务对钢厂、贸易商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。”梁艳红认为,目前市场对钢铁电商的认可度已经提高了不少,“大环境在改变,在这样的环境下,钢银电商平台的会员增加速度也在加快”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,钢铁电商平台寄售模式发展迅猛,主要得益于供需形势的改变。“以前是钢厂强势,贸易商弱势。现在是钢厂弱势,贸易商强势,钢厂为了卖货,只能向电商平台先交货后收款,简单来说就是电商平台收取通道费,不承担亏损。”该人士分析称。
不过,在顾寰看来,寄售模式能否成功最终还是要看电商平台与钢厂的谈判能力,若话语权强,获得的资源也相对会好一些,这与企业的背景以及企业的销售能力有一定的关系,“现在行业里谁能卖货,谁就有话语权”。
电商平台能否成功主要还是要看交易量,没有交易量就没有人气,平台发展便成了空中楼阁。“现在钢铁电商平台还处于烧钱攒人气阶段,不过至少他们(钢银电商平台)在气势上已经领先了。”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表示。
据了解,从前几年开始,钢银电商平台从前端交易、支付,到后端仓储、物流都进行了布局,目前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模式已基本成型,而其他电商平台大多只是完成了其中部分布局。梁艳红告诉记者,钢银电商平台的“云仓储”、融资以第三方支付等,对交易量增长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。
“撮合交易模式中,客户的资金不会打到交易平台。但在寄售模式下,客户的钱‘真金白银’打了进来,然后再把钱转给委托寄售的企业,这样平台的销售能力就能显现出来。”顾寰表示,虽然公司目前的重点放在寄售业务上,但也不会放弃撮合模式,它会作为整个平台的基础,包括引流、客户开发等这些都会放到撮合上去操作。